当汉服裙摆拂过两千年前的简牍,当稚嫩笔触临摹戍边将士的笔迹,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金塔县博物馆悄然展开。近日,20 位身着汉服的小小传统文化爱好者走进博物馆,在衣袂翩跹间解锁汉简里的边塞故事。
展厅寻踪:解码简牍中的边塞防线
“这些木片上的字,竟然藏着古代士兵如何守卫长城的秘密!” 在《肩水金关 —— 汉简文化陈列》展厅,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。社教老师化身 “历史解密员”,指尖划过泛黄的简牍复制品,娓娓道来汉代边塞的防御体系:从烽火台的预警信号,到戍卒的日常巡逻,再到物资运输的记账文书,一枚枚简牍仿佛变成时光胶囊,将两千年前的边塞生活画卷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。
汉服少年们屏息聆听,宽大的衣袖随着专注的动作轻轻摆动,恍惚间,仿佛穿越成了汉代边塞的小小守护者,正认真研读着保家卫国的 “军事机密”。
讲堂论道:汉简里的长城智慧
三楼肩水金关大讲堂内,一场别开生面的 “汉简课堂” 正火热进行。社教老师以生动的故事串联起汉简的历史背景:“为什么古人要用木简写字?”“长城脚下的士兵如何传递消息?” 一个个问题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究欲。
他们身着汉服端坐席上,时而蹙眉思考,时而举手抢答,清脆的童声与悠远的历史对话碰撞出奇妙的火花。当讲到肩水金关简牍中记载的 “戍卒日记” 时,孩子们纷纷感叹:“原来古代士兵和我们一样,也要写‘日记’呀!”
巧手传习:复刻古人的 “出书” 智慧
最令人期待的环节,当属二楼汉简小课堂的书写体验。孩子们洗净双手,在老师的指导下提起毛笔,蘸取墨汁,在仿汉木简上一笔一划临摹隶书。虽然笔触稚嫩,却透着满满的认真。
“老师,我的木简怎么总编不整齐?” 编连环节里,孩子们互相帮忙,学着古人的样子用麻绳将木简穿连成册。当亲手完成的 “简牍册” 捧在手中时,成就感溢于言表。汉服的飘带与木简的纹路相映成趣,仿佛见证着传统文化在小小传承人手中的新生。
衣袂飘飘间,是古今对话的浪漫;笔墨留香处,是文化传承的种子。这场沉浸式简牍文化之旅,让孩子们在触摸、聆听、书写中与历史深度相拥。暑假期间,金塔县博物馆将继续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锁文物背后的故事,欢迎更多朋友来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。
更多的暑期文化之约,你准备好了吗?